劉勇博士出席“中國疫苗創新發展-從研發到產業化”在線會議直播專題會議,共話疫苗產業發展

2022-05-27
  • 【易世博官网】

    劉勇博士出席“中國疫苗創新發展-從研發到產業化”在線會議直播專題會議,共話疫苗產業發展

     

    近日,江蘇易世博官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易世博官网”或“公司”,股票代碼:02179.HK)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總經理劉勇博士出席“中國疫苗創新發展—從研發到產業化”在線直播專題會議,重磅嘉賓齊聚,共話中國疫苗創新發展從研發到產業化。

     


    圓桌討論

    在中國疫苗創新發展——從研發到產業化

    主持嘉賓:

    彭福中  華泰疫苗CEO

    討論嘉賓

    劉勇  易世博官网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總經理

    余軍  金迪克生物董事長

    崔偉  艾美康淮CEO  

     彭福中:創新、新興技術如何引領疫苗產業? 劉勇:從《易世博》可以看到非常強調生物醫藥創新,包括疫苗行業也壹樣,對於技術平臺、臨床急需的品種都有強調。關於技術創新在疫苗行業的意義,我想怎麽強調都不為過。 首先,從疫苗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預計未來10年疫苗行業的市場容量都將會快速的增加,可能會達到當前的10倍左右,增量決定了格局,增量又主要是由技術創新所帶來的。除了全新品種以外,還有壹個非常重要的趨勢就是傳統疫苗的升級叠代,憑借著技術創新可以獲得疫苗性能的顯著提升,從而帶來顯著的臨床收益。 技術創新將能夠極大的擴展疫苗的疾病譜,從單純的傳染病擴展到慢性病和腫瘤,而且可以從以預防為主,逐漸的轉向預防和治療同步發展。因此,我們可以說未來10-20年疫苗行業面臨著黃金發展期,大家逐漸認識到疫苗行業是壹個黃金賽道,它發展最大的驅動力就是技術創新。 以新冠疫苗為例,它非常典型。在新冠疫苗領域我們第壹次如此大規模的采用生物信息學和蛋白工程技術對疫苗的抗原進行優化設計,它能夠顯著的影響免疫反應的強度、寬度和持久性。mRNA疫苗更不用說,正是借助新冠疫情對於疫苗快速研發的迫切需求,能夠得以迅速實現商業化,並且已經被公認稱為疫苗的主流技術。新冠疫苗其實是疫苗新技術的試驗場,也是試金石。mRNA疫苗也好、新佐劑也好,在這個舞臺大顯身手,也會成為未來10-20年疫苗行業發展的技術上的戰略制高點。 彭福中:創新型疫苗的臨床研究策略及建議? 余軍:臨床是決定整個疫苗從實驗室走向應用的壹個最關鍵的階段,從臨床成功或失敗來看,它本身存在著幾個原因:壹是疫苗本身的原因。疫苗株和流行株是否匹配,抗原的選擇,劑型、劑量、針刺等等方面;疫苗和目標人群之間的因素,人群的免疫狀況,預先存在抗體的水平,疾病的不流行;免疫病理反應人群的選擇和疾病流行的影響。二是如免疫逃逸,感染機制感染的定值,新冠免疫豁免的部位,皰內感染,這些決定著疫苗的定位。三是臨床評價的方法和指標,面臨著國內審批的雙重考核,不僅僅是壹個產品的問題,比如說創新苗有沒有壹個比較好的多模型,模型是否合適,實驗設計、評價的指標等等,決定著疫苗在臨床階段可能存在著壹個比較大的門檻。   劉勇:臨床確實是核心,因為所有的產品不光是疫苗,企業研發的出發點、立足點以及監管部門審批的原則,都是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疫苗設計的好不好要通過臨床來檢驗,臨床價值要通過臨床試驗的合理設計來體現。 在臨床啟動前,包括方案的設計,前期的準備工作,合作夥伴的選擇,PI等等,都非常的重要,它是壹個系統工程。隨著創新疫苗越來越多,我們也很高興的看到疫苗領域的同行,對臨床試驗的重視程度都在提高。而且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開展大型、復雜的多中心臨床的能力也在迅速的提升,所以說新冠疫苗其實給這個行業帶來了很多進步與發展。 彭福中:未來5-10年值得發展或研發的管線及市場?   余軍:首先選擇壹個市場空間較大,滲透率有提升的產品,企業本身要依靠自身的技術儲備和工藝實現的能力來決定壹個產品的方向。另外最關鍵的壹點,我覺得是要選擇壹個不太擁擠的產品賽道。從各個角度來看,整個政策的監管會更加的嚴格,大規模生產也會更難,投資成本也會更大,另外市場的集中度也會更高,所以如果定下壹個比較擁擠的賽道,那可能會內卷或者自我殘殺的比較狠。我覺得要結合自身的特點,選擇壹個產品賽道相對來講不那麽太擁擠的壹個方向。   劉勇:我們在做產品管線布局的時候,從易世博官网的角度來看,有四個基本原則“大、高、快、穩”。“大”是說未來壹定要有足夠大的市場空間、市場容量這樣的預期。“高”是壹種競爭策略,壹方面我們會避開擁擠的賽道,另外壹方面在國際競爭的大背景下,從臨床價值出發,去定位我們的產品未來在市場上的優勢。“快”也是壹個競爭的概念,從研發到臨床進度,再到商業化的節奏,盡可能在進度上盡領先,這也是占領市場非常重要的壹個策略。“穩”其實是壹種方法論,做產品開發的時候,要考慮到產品未來商業化生產,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盡可能采用成熟技術,實現非常領先的性能,同時盡可能的降低技術風險。 

    未來的疫苗行業是黃金賽道,之所以說未來是壹片廣闊的藍海。主要是因為現在我們真的是做不過來,值得做的品種太多,未來的疫苗行業借助於新技術的驅動,可以做的事情太多。

     

    在線問答

     

    彭福中:多肽疫苗是否可行,有發展前景嗎? 劉勇:在預防領域,我覺得多肽它的優勢不明顯。多肽疫苗從效果上、成本上個人感覺總體不占優勢。多肽疫苗主要的技術路線是人工合成,能力在不斷提高,但從免疫學考慮它最主要的問題是分子量太小,免原性比較弱。如果考慮商業化的話,要看多肽疫苗用到哪個領域,在腫瘤這個領域,治療、成因以及免疫治療機理很復雜,可能還需要壹些時間。尤其是普遍大規模的商業化,會和mRNA疫苗這樣的新技術有競爭。 彭福中:對黏膜免疫疫苗前景的看法。 劉勇:黏膜免疫現在是壹個前沿,大家都很關註,尤其是新冠作為非常典型的呼吸道傳染病,黏膜免疫在裏面起了比較重要的作用。但是黏膜免疫有壹些難點:第壹黏膜免疫的疫苗研發和給藥途徑優化面臨著制約。第二個黏膜免疫本身的特點持久性會差壹點。第三個黏膜免疫不是壹定要通過黏膜途徑才能誘導的壹種免疫。總體來說黏膜免疫這個領域值得關註,值得更多的研究團隊從機理的角度做更多的基礎研究,也值得我們做很多臨床試驗乃至往產業化發展的這樣的壹些嘗試。 彭福中:新冠如果流感化,哪壹種技術路線的苗會走的更遠? 劉勇:從長期需求看我認為壹定不能放松新冠疫苗的研發產業化。從市場的角度來說流感疫苗本身是個好品種,市場的容量大而且中國的發展潛力很大,以後我覺得接種率再提高幾倍都很正常,目前滲透率太低了。隨著疫情發展到壹個階段,會放開二類疫苗,讓疫苗接種的人群有選擇的權利,我覺得這個趨勢只是時間問題。 余軍:現在來講基本把能做的疫苗都已經做的差不多了,能啃的骨頭都啃下來了。疫苗從圈子裏面分有幾個階段,高風險區、深水區、中水區、淺水區。像深水區的艾滋,淺水區的輪狀病毒、人類單純皰疹病毒等,但是這些品種從歷史來看都是有臨床失敗的經歷,當然隨著新技術的運用,新方法的運用,新工藝的出現,並且隨著國家的臨床評價、法規、評價技術改變,我覺得這都是很好的壹個方向